慧律法师—迈向生命的圆满
返回
要成就生命的圆满,必先割舍与放下
唐朝的景岑禅师说:“不识金刚体,却唤作缘生。”就是说:众生没有办法了解金刚的佛性,因为他没办法认识这个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来不去、圆满的清净觉性,只有在因缘生的地方一直打转,却唤作缘生——却把它当做是因缘生的东西。
佛陀说:“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。”这是为了破除外道的自然论、无因论,所以佛陀讲因缘法的真理。
二乘人对因缘法可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,可是,从究竟义来探讨,佛性不是缘生。佛性如果是缘生,就变成生灭。由于众生不识金刚体,却唤作缘生,所以才讲因缘法。
说因缘法,只是善巧方便,为了引导众生,慢慢入于一种究竟的、而“如”的一个清净的圆满觉性。
所以,不识金刚体,却唤作缘生,就是这个道理。
想要得到完整和圆满的生命,就必须先学会割舍和放下。但是,这对人类来讲,对有情世界来讲,非常困难!
譬如说母子之间的感情要割舍,有多么困难!母女、兄弟姐妹的感情要割舍,谈何容易?
因此,为什么说“出家非将相所能为”?
出家,要舍亲割爱,要放下。那一念,还真的不容易!
父母亲哭了,本来想要出家,心又软了。人类的这个感情、亲情是很难去割舍的!
为什么师父说“要赞叹佛、赞叹法、赞叹僧”?
那个“僧”字,那一念发心要出家,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。所以,为什么一直劝大家要敬佛、敬法、敬僧?就是出家实在是难,真的是不容易!
不是说他将来会有什么大成就、大修行、大圆满,也不敢这样奢望。只要能够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出家众,默默推广正法,这个已经很了不起了!
为什么?
第一步,他要割舍和放下。这已经不是在家居士所能做得到的。所以,当你看到某些法师,跟我们的理想上有些落差,行为举止不怎么样如法,师父还是劝导大家,“不看僧面看佛面”,还是要保持我们内心的清净,不去批判、指责。
佛教不是说不能检讨,而是说能发心出家确实已经不容易!
但是,一个出家众,如果不能够自我节制,那么实在是很冤枉他这一辈子出家!
出家人有两种:
一种是聪明的出家人——知道一切法如梦幻泡影,没有一样东西是他的,万法统统舍,既然出家就身心都出家,包括出三界家,这是聪明的出家人。他知道这些财色名食睡是让我们轮回的东西,一点都不需要去贪着跟挂碍。
另一种是比较笨的出家人——出家以后,没什么才干,希望身上拥有一点钱。所以,这内心里面,大贪不会,因为贪不到;小贪不断,这里贪一点点,那里贪一点点。这个不是很聪明的出家人。既然出家,就要懂得割舍和放下。
再重申一遍:
想要得到完整和圆满的生命,这个人就必须先学会割舍和放下。
诸位!没有舍,你就没有得,如果我口袋里面有很多的种子,一直放在口袋里面,会变成稻米吗?会变成蔬菜吗?会变成水果吗?不会!
我口袋里面的种子要怎么样?把它撒出去!
钱就是我们福报的种子。所以,有钱人,师父特别赞叹他,因为他要修福修慧,在一念之间。但是,没有钱的也不用气馁,你可以用体力、用耐力、用信心来贡献你个人,不一定是金钱。
不懂得割舍和放下的人,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生命的圆满。那是绝对没有办法的!
你那个念头:执着、分别、我执、我见,都没有办法割舍下来,你的痛苦是绝对没有办法停止的。
人类知道自己活得很辛苦、自己活得很累。但是,因为心是无形的东西,烦恼则是无形的绳子,如果没有听到佛法,是无法找到解决之道的。
如果一条绳子打结,我可以想尽办法把它解开,因为那个是有形相的。但是心的烦恼没有形相,无法知道哪里打结,也无法以眼观察,以手触摸。虽然知道自己很烦恼、活得不快乐,可是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,要怎么去解开来。
所以,在座诸位!你今天来坐在这里,不晓得我是如何的赞叹你们!你们不会说:我要去垦丁,或者去日月潭、阿里山走走。在农历年出去游玩的人,是最笨的!为什么是最笨的?吃饭大排长龙,风景区人山人海,本想看风景,结果只看到万头攒动,到处都是人挤人、大塞车。
所以,今天你懂得来这里拜三千佛,是很有智慧的人!既不用受挤车之苦,等一下佛事结束了,就有热腾腾的饭菜可以享用。
我刚刚听说:没有人去切菜。本来要冲到厨房去切菜的,因为我以前煮过饭。听说没有人切菜,那怎么办呢?这一群可爱的信徒,午餐没有东西吃了,听起来难过。后来想:对喔!等一下要开示,这样行不通!想想:还是来开示是比较好一点。等一下开示完,万一还没有煮好,我就会冲去开始切菜了!
各位是何其幸运,何其的尊贵,何其的善根,经历久远劫修来,今天我们同聚一堂来拜三千佛。
常有医生告诉孕妇说:“你想要生一个漂亮的Baby吗?就在墙上贴一张巨幅的可爱Baby相片。孕妇每天看到小Baby的笑容,生出来的Baby就会很漂亮!”
试想:孕妇想要生一个漂亮的小Baby,就要每天感受那一种频率。何况说你今天要修学佛道,每天都拜佛、念佛、开智慧。只要好好用功,假以时日,没有一个众生不会成佛,因为他的频率一直在改变嘛!
多拜佛、多念佛、多开智慧,这个人一定成佛!就像在座诸位,你们自己鼓励一下!大丈夫舍我其谁?是不是?
我们这掌声稀稀落落,看起来好像成佛没什么指望。应该要大声一点。
对对对!这种声音,成佛就比较有指望了。
有的人在鼓掌的时候,心中思维的却是:“我又不可能成佛,还叫我鼓掌?”
有这种想法的人,实在没什么骨气,也没什么志气。
上一篇:
心有弹性,就是一种智慧
下一篇:
心有千千结,只因被假相占据
首页
丨
慧律长老
丨
法音无尽
丨
法宝殿堂
丨
智慧集锦
丨
链接讲堂
丨
联系我们
Copyright 慧律法师 © 版权所有
沪ICP备202200996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