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智慧集锦

168问:做一个像样的法师,要具备哪几种条件?

168问:做一个像样的法师,要具备哪几种条件?

答:做一个像样的法师,要具备以下五种条件——

第一,要能吃苦,才堪称为一个比丘、一个法师的资格。这辈子如果你不能吃苦,就注定你这辈子修行一定会失败。当然,修行要用智慧,这个是摆在后面要谈的。一个出家众,重点在:他要能吃苦,要能过团体的生活。我们去三壇大戒受戒的时候,戒师都是这样勉励我们。

一个比丘,一个比丘尼,如果在僧团住不下来,本身就不是一块料子。

因为,他喜欢放荡自己的行为,不受拘束。然后,人家讲他几句,他就“此处不留人,自有留人处。”每次都跟人家合不来,都说这个常住对不起我,他都没有觉得自己个性很古怪。出去以后,就一直批评常住,批评自己的上人。

所以,要在团体里面,才能够学得到东西。团体才有苦吃;团体才有约束力量;团体才有办法救你的法身慧命。这是非常重要的。团体的力道大,你自己过失你看不到。团体有很多苦,但是,这个苦值得。

诸位法师,你们今天佛学院毕业以后,无论在哪个地方,一律要非常坚持男女不共住,也不要自己跑回家买一个精舍,又跟在家居士住在一起,又跟爸爸、妈妈住在一起。

台湾有这样的例子:有一位比丘,出家以后,僧团住不下来,个性很奇怪,像精神病一样的。讲也讲不听,劝也劝不来,人家稍微呵斥几句,就自己哭得很惨,好像受不了委屈一样,什么戏法都会出现。看起来像比丘,可是,哭起来又不像是比丘,又像是世俗人。后来没办法,他妈妈也很无奈,就自己买一栋公寓给儿子住。他姐姐看了不习惯,姐弟就吵架;他妹妹说:“你是出家人,怎么这样子?”然后又和妹妹吵架;他的爸爸、妈妈给他气死。这个就是不能吃苦啊!

这个太多太多的例子,受过三壇大戒以后,就自己觉得很行。

广化律师有一个上校的徒弟,广化律师跟他讲:“你经教不通,心性不明,千万不要住茅棚。苦修是很好,但是不要单独一个人。”可是他就是不听,后来就去山上,自己一个人住茅棚。军人的意志很强,拜佛、念佛......经过了十年,进了精神病院,发疯了。你看,干到了上校,三颗梅花的,那个很不容易的。坚定地意志,修行到最后,发神经了。为什么?没有人指导他。经教不通,心性不明,问题是很严重的。

一个出家人,你一定要在团体,而且,是善知识的旁边。

有个出家众讲:“请问慧律上人,善知识是必要的吗?”

我说:“你讲错了,善知识不是必要的,而是绝对必要!”解如目,行如足嘛!佛的教义、教理你都不懂,你怎么自己去走路啊?

因此,出家众要能吃苦,要过团体的生活,才能够保护你的法身慧命。

第二,要能持戒。今天,我们不敢要求所有的法师,像弘一律师这么的伟大,或者像六祖这种大彻大悟的圣人。最起码,我们要做一个像样的法师。

做法师,你要遵守一个原则:发菩提心的人,一定要远离女色,则是第一重点。

那么,就比丘尼来讲,发菩提心的人,当然要远离男色了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男女一定要分开来住,这是非常重要的!

今天,我们不敢说,持戒持得像弘一律师这样子,最起码,不要让在家居士来批评我们。当然,在家居士也要自我检讨,我们不错怪他们。我们持戒,戒相要庄严。戒律一定要回归到空性,才没有争论。要不然,四分律、五分律、十诵律、摩诃僧衹律,大乘、小乘讲的戒律,它有一些差异。如果没有回归到清净的自性,戒律就会变成争论。

什么是一个真正持戒的人呢?真正持戒的人——不敬持戒,不轻毁戒,心性一如,是名持戒。

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里面讲的:持犯一如。就是说,你今天持戒持得很精严,不会着一个我相——我在持戒。真正持戒的人没有能所:没有能持戒的心,没有所持戒的戒相,完全通达一如,是名持戒。

一个真正持戒的人,内心如如不动。他不会特别尊重持戒的人,也不会轻视毁戒的人。不敬持戒,不轻毁戒,是名持戒。这个才是持心戒,真正持清净戒的人。

如果看到持戒的人,就赞叹、随喜,可是,看到一个毁戒的人,就瞧不起他、攻击他,没有给他任何忏悔的机会,这个不算是一个持戒的人。所以,不敬持戒,不轻毁戒,是名持戒。佛法一定要回归心性,那么,戒律也是要会归心性。

诸位比丘、比丘尼,我的出家人的哲学就是:你出家人越是跟在家居士保持一个距离,在家居士就越尊敬你出家人;你出家人越接近在家居士,在家居士就越瞧不起你出家人。为什么?因为你不是佛。你的身、口、意多多少少都会有缺陷。众生不会看你的优点,会看你的缺点。你做了九十九件是对的事情,但你绝对经不起做错一件事情,乃至讲一句错的话,到最后,就有很不愉快的事情发生。因为,你不是圣人。所以,跟在家居士一定要保持一个距离,你的道业至少成功了一半。好的开始,是成功的一半。

哲学家讲:“要成功,要决定成功,要靠实力,好有搭配心灵的协调,而不靠头衔。”

一个成功者,绝对不能靠头衔——拿个什么博士学位啊,拿个什么大学教授professor啊......那个对生死一点帮忙都没有。那个叫做学术,那个叫做佛学。我们今天出家叫做学佛。佛学是学术研究,学术研究可以厘清一些观念,但是,学佛是学佛的身、口、意;学佛的断烦恼。

一个成功者,绝对不是靠头衔,而是靠实力和心灵的协调。

因此,修行是要有实力的,不是一直打广告。好的品牌虽然要打广告,但是,好的品牌就一定要有好的品质。在家的成功者是这样,我们出家的成功者也是这样子。

第三,要能容忍。为什么这么提出来呢?一个团体,你就知道,广化律师讲:十八个法师十八个怪,不怪就不出家,怪人才会出家。这个怪,来到团体就变成不怪。所以,忍辱非常重要。

为什么忍辱很重要?在家居士,你今天发脾气,你情有可原,因为你是在家居士。可是出家众,你发一次脾气试试看!有的人讲:“师父,怎么可以检讨?”很简单,我告诉你(诸位为公事发脾气,那是例外,因为执事所在,那不一样。我讲的发脾气,是指起无明的那种发脾气。)当有一个人起无明的时候,你可以拿那个摄像机video camera把他摄影起来,等他经过一个月冷静以后,再放那个影片给他自己看——你那个时候就长这个样子!冷静一下,哇!我当时怎么发了那么大的脾气?!

在座诸位,出家众一定要修忍辱,这是最最重要的。万事得成于忍,不能听到一句不顺的话,我们立刻就爆发我们的个性。

诸位法师,你今天不要说,要什么成大就,今天,你们来拜访文殊讲堂,回去以后,把个性改一改,阿弥陀佛,就这个样子,这么简单,我们没有任何要求,个性稍微改一改。

再来,忍辱必须通达无生的道理。没有能忍,没有所忍。在座诸位法师,既然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;既然所有的缘起性,一切法本无生。无生就是无灭,没有能忍,也没有所忍。依他起性的东西,总是虚妄,而妄来自于内心。缘起性本身并没有是非、好坏,外在的境界哪有什么是非、好坏?是非、好坏起于心。

所以,注意我们的起心动念。

注意我们的起心动念,就是一针见血的修行。今天动到一个恶念,诸位法师,应该求忏悔。

所有的逆境,都告诉自己:这是来成就我的!上苍要给你最好的礼物,外面统统用痛苦来包装。当你经过大风、大浪,最大的痛苦,无论身心种种的病苦,在座诸位,你很快就会打开甜蜜的潘多拉盒,甜蜜的结果在等着你!

受委屈的人,有福报;被冤枉的人,有福报;不辩论的人,有福报。诤与道相违。世间人受到委屈,就一直相要辩论。出家众不需要这样子,你只要给他一点时间,真理就会水落石出。你一直辩论,有时候反而没办法改变对方。

所以,改变别人,不如改变自己。你今天要做到这样子的功夫——天地万物所显现的相,都是假相;我不需要去改变他,缘起的东西就一定会有缘灭;今天毁谤你的,不一定明年他还会继续毁谤你,了解真相以后,他会自己觉得很惭愧......

所以说,赞叹你的人,有可能将来会毁谤你;毁谤你的人,有可能将来会赞叹你。就看你怎么做。无常法的缘起,什么事都有可能。因此,出家众要能够学忍辱。

第四,要达法(通达正法)。出家众要是经教不通,心性不明,一天到晚对外攀缘,那就是在浪费我们的青春。时间就是生命,世间可贵,我们的生命还是很可贵的。

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,进入了佛学院,有因缘接受这些大和尚、教授师的教育,我们要心存感恩。

在经教上,我们要下很大的苦功夫。解如目,行如足。今天,你要走完人生的旅途,没有佛陀的正法,走不下去的。修行修到一半,身心起障碍,你就会起烦恼,就会退道心。哲学家有一句话:“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正确的思想,有正当的行为,不在乎寿命的长短。”虽然这句话是哲学家讲的,我们只作参考。但是,佛教讲的不是思想,而是妙智,不可思议的妙智,我们的本性、圆成实性所散发出来的妙智。因此,要能达法,就是要通达正法。否则,我们今天变成没有佛的知见的一个团体,是很可怜的。

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,摧毁了民族文化,这个国家等于没有灵魂;佛陀的正法是道场的灵魂,毁坏了正法,这个道场等于没有灵魂。我们今天把生命会归到一种责任。

今天各位尊敬的法师,来这里参访,我们是多么的幸运,大家聚在一起,讲内心的话,是多么的难能可贵!

第五,要智证。就是用大智慧,有证量。简单讲,就是要有证量。有证量才是真正的佛心,要不然,统统叫做识心。

没有证量,叫做识心分别;有证量,叫做智性。为什么要这样子呢?所有的到最后的终点,释迦牟尼佛都告诉我们: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。

阿罗汉叫做一切智:没有能所,当下寂灭,用第六意识伏烦恼。当下没有能缘心,没有所缘境,当下寂灭,这是用第六意识修行“空”的修行法。

菩萨叫做道种智,还是一个“智”。

佛是一切种智,统统是一个“智”。

所以,阿罗汉的“智”通达空性。

菩萨的“智”通达真俗。

佛陀的“智”通达空假中,毕竟、圆满的实相。

因此,要有智证。我们常说智慧,其实,智跟慧不一样,但终点是一样的。在修行的过程当中,慧是除惑,智是证真。如果严格讲起来,慧就比较粗,智就比较细,但到究竟来讲,智如、慧如的时候,万法一如。那么,智就是慧,慧就是智,只是体跟用的差别而已。

所以,今天把它再整理一下。我们说,出家众要有五种能够:第一要能吃苦;第二要能持戒;第三要能忍辱;第四要达法(通达正法);第五要有智证。这就是真正有功夫的人。不求名,也不求利,统统能够放得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