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智慧集锦

心灵的超越~~~认识痛苦

从前面的剖析中,我们不难理解到佛教教导人们超越痛苦的要诀,首在“认识痛苦”,所谓“遍知一切苦,永断生死流”。谈到痛苦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所体会。少年人或许不识愁滋味,年纪愈长,对此就愈有所体验。苦可以分为身苦、心苦,佛教以“八苦”总括每个人身心世界所承受的苦痛。

一、“求不得苦”:名誉、权利、财富眷属是人人殷盼渴求的。希求而得不到,固然苦恼;得到了,生怕失去,也是苦恼不堪。这是我们对于外物关系所引起的苦恼。

二、“怨憎会苦”。三、“爱别离苦”。

这是我们对于社会关系所引起的困恼。意见不合、相怨相恨的,不见到也耳目清净,却偏偏要聚在一起,共事、共住、共谈。彼此无法谅解又无法离开,真是苦恼至极。反之,父母、兄弟、夫妇、儿女、朋友,互相相亲相爱,却又不能避免生离死别。

四、“生苦”。五、“老苦”。六、“病苦”。七、“死苦”。

这是由于身心不协调所引发的痛苦。一般人总以为生是可喜,老病与死亡才是悲哀。殊不知生了就不能不老,不能不病,不能不死。老病死由生而来,那生有什么可乐的呢?

上述七苦是从我们对外物、社会、身心的关系中来说明苦。但是,总结来说,有这七种苦是因为我们具有五蕴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身心的聚合。老子说:“吾有大患,为吾有身”。这就是说明第八种苦:“五蕴炽盛苦”。有了自心身体,就会引发一切对外物、社会、身心的痛苦。所以,我们有一切的问题,都是源自于此身心。

以上,我们以八苦简单来说明身心的煎熬。另外,在今日物质进步、科技昌明的时代,科学固然带给我们很多方便,却也衍生了若干问题。譬如飞机的发明,使人类交通往来更加便利频繁,但是历年来所发生的意外事故,也损失不少人命。还有工业的突飞猛进,固然带来社会的繁荣,然而,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威胁着这个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的空间。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都面临了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环境的迅速转变,而引发社会结构的解体;令价值混淆、人心更加迷茫了。

现代人普遍都能够领略“身心交煎”的滋味。因此,谈“心灵的超越”是具有时代性的意义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《慧律法雨》找回内心的宁静